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七日,汝宁军大营,吴府书房中。()
“哎——!兵到用时方恨少啊!”面对着又召集起来的幕僚,吴世恭忍不住长叹道。
“长敬!此次又是何人来信啊?”邓启帆的问话引来了一阵大笑。
“是曹州刘鹤洲。”吴世恭也乐出了声,“他要我军沿运河行军,与其相互照应,护送其至通州大营。”
“这不是把我们的行军时间给打乱了吗?我们拖延越久,鞑子越发猖狂,就怕朝廷那里责难啊!”薛永利立刻皱起了眉头。
自从汝州余子琏、南阳李禄相继来信以后,汝宁军出兵的计划和调兵的方案一变改变,把负责军令司的薛永利搞得烦不胜烦,所以他对刘泽清的来信有着本能的反感。
“刘鹤洲那里难以拒绝啊!”知道薛永利的不快,于是吴世恭笑着解释道,“刘鹤洲那里二万鲁兵与归德隔运河相望,与其交好很为重要,万一有变,最低要其保持中立。哎——!汝宁军所在的四战之地太过麻烦了。”
“其实此事倒也非坏事,晚些去京师总是好的。”一旁的张之恒插嘴道。
张之恒的话引起了众人一阵点头。在前几天刚接到勤王诏令时,汝宁军的高层曾经达成了一个共识:去是一定要去的,但是去的时间确实越晚越好。
因为现在的吴世恭与朝廷的关系已经产生了隙缝,所以汝宁军如果抗诏不遵。()那就立刻把矛盾激化了。而去勤王,起码也维持住了双方的关系。也不会让朝廷首先把目光指向自己。
但是汝宁军也不想去首当其冲。清军刚入关,正是气势正旺的时候,如果汝宁军与其发生激战,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。万一惨败,更有可能是万劫不复。所以汝宁军准备让其他明军先消耗掉清军的一部分实力,等其撤退时,再尾随追击,争取占上一些便宜。
而现在沿着运河行军。正好有理由可以拖延一些时间,其实是符合汝宁军共识的。
“可朝廷那里又如何分说?”薛永利又提出给疑问。
“一事不烦二主,还是让叶监军上奏吧!”吴世恭答道,“还是以防陕匪的理由。”
这倒也不是汝宁军在寻找的借口。张献忠、罗汝才他们的投降地点也太靠近汝宁了,虽然熊文灿是信誓满满,可汝宁军上下一致认为这些农民军是在诈降。再加上余子琏又把汝州这个包袱扔给了吴世恭,所以汝宁军需要重新安排兵力。
周巡的南阳军一点儿也不能够动。因为余子琏和李禄的离开。他要防御南阳至汝州这么广大的地区,兵力其实已经是捉襟见肘了,而且他的部队还需要调驻防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