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读书网 > 从白蛇传开始 > 第464章、误会

第464章、误会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判官说:“想不到即将渡完的冤魂孤鬼,他们竟以战争之名停下了。”语气中,不免有着可惜。

城隍却说:“天下没有渡得尽的冤魂孤鬼,只要有人,便免不了。”

“那王爷的意思?”

“本王这有调职请函一封,你帮我交上去吧!”

“王爷要调走?局势不致如此危及吧?”

城隍摇摇头说:“此地龙气本就不足,如果有人压制冤气,还能再撑个三五十年。但是一旦无人压制,冤气反超,必然更炽。”

判官说:“即使无人压制,三十年才能重回以前之势,王爷何须如此早递请调?”

“三十年?”城隍看了他一眼,说,“能有三五年已是幸甚。”

佛法一退,冤气再缠龙气。赵佶当时便极为不舒服。坐于龙座,大声问道:“外面何以会有喊杀声?”

天还不亮便早朝,正好是外面喊杀声正烈的时候。

梁山人少,只能趁着天黑闹腾一番,天一亮便急急退走。

没人是傻子,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和几十万大军对抗。

夜深天黑,箭也射不准,自然可以闹腾,天一亮便退了。就是李逵这好杀的,也杀得累了,乘船而走。

可是又是喊杀,又是滚木的,赵佶又不是聋子,怎么会听不到。这才有了早朝一幕。

知道是怎么回事的,不敢说。无论是童贯这死太监为了自己的干儿子小太监杀人一事;还是人家有人来救,打开了城门一事。说出来,对哪个都没有好处。

至于那些什么都不知的,就是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更是有人以为是不是辽人打来了。

这一下,这件事只有童贯可以说个明白了。

童贯对于这戏剧姓的变化,也是懊恼不已。但是童贯可不是一般人,又怎么会惹祸上身。更不要说还是现在这样即将对辽国用兵的时候了。

童贯知道他的权势来自于军队,受别人侍候久了,他已经没有一点儿再回去侍候他人的念头。所以他必须保住自己对军队的指挥权。

只见童贯站出来奏道:“陛下,老臣听闻是有贼人潜入京城,营救其同伙,这才使得京中有所混乱。”

“哦?是如此吗?”赵佶转向开封府尹,问道,“大将军说的可是实情?”

童贯灭了西夏的威,赵佶一高兴,便以中唐的高力士相比,称童贯为大将军,以示宠爱。

开封府尹,听上去似乎很了不起,但这儿是京师,比自己官大的大有人在。就是泼皮无赖,也有可能有着大人物的背景。更何况,府是府,尹是尹。

开封尹是一个特别高的位置,惯例是由国家二号人物充任,一般为皇太子,比如说宋太宗、德昭太子还有宋真宗,他们都做过开封尹。

所谓的开封府,准确来讲,应该叫权知开封府,简称权知府,在宋朝的规定是这个职位必须由待制以上充任,所谓的待制,就是在龙图阁,天章阁等内做学问的这些人,其地位比学士低。

但是到了宋徽宗崇宁三年,(这年距离靖康之难只剩下23年),由蔡京建议,取消了权知开封府一职,只设置牧一人,尹一人,并改变惯例,规定牧由皇子担任,后来的宋钦宗就担任过此职。另外尹由文官担任。

现在开封的尹官姓陶,名知节,乃是权知开封府。

所谓“权”这个字的意思是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。也就是说他的主官是龙图阁。真要找人,也要找太子才对。

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知京城司长不好断案,有意地举措。不怕地方长官,那太子总要怕了吧!

然而现在童贯提出,皇上询问,他又有什么办法。

难不成真站出来说:“你们不要找我,就是找我,我也不敢说。你们去找太子吧!太子才是这开封的主官。”

“开封尹来了没有。”

得,不要让人催了,自己站站出来吧!

很快陶知节便站了出来,只是他的表情说有多幽怨,便有多幽怨。

童贯大张旗鼓地杀人,他身为本地的官儿,自然是知道的。

就是不知道,童贯也会让他知道。

老实说,对他那个什么干儿子,童贯并非有多么看重。他看重的是他自己的权势,挟大胜之威,他的权势。看看有多少人为自己权势所慑。

蔡京曾任过开封尹,也是他改革的开封制度。也就是说开封是蔡京的势力地盘。

这也是童贯为什么选在开封的原因,他若真想使人顶罪,哪儿不成,非要在开封不可。

要知这府尹在以前就是府尹,比如赵光美,比如包拯,都是府尹。

蔡京想留下他的印迹,自然也就有别人想消除他的印迹。不然也就不会有蔡京官场的起伏了。

只是童贯万万没有想到,这替死的鬼竟然会选到宋江头上,就那么巧,宋江竟然还真的反抗了。仿佛其间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似的。

风吹草动都能引发他们这类政治人物的警觉,更何况还有这么明显的脉络可循。

在童贯看来,这是文官们对自己的反击。他们是眼红自己的军功,以及权势。

至于宋江。一个小小的山匪却搅得京城不安,哪个会相信?反正童贯是不信的,消息越明确,他越是觉得有人在算计。

而此算计之恶毒,他随随便便便能想出来。

一个连山匪都打不过的军队,也敢称强军吗?天大的笑话!

所以陶知节一站出来,童贯便死死盯住他。只要他一开口说一些不利自己的言论,他便立即置他于死地。

童贯本就身形高大,又在军中呆过,自然有其威势。

这威势一出,陶知节这等文人哪儿抗得住。更何况关注他的可不只是童贯,这朝上的大臣们,有一个算一个,哪个不在看他?这也是压力。

作为京城的官员,虽然他没有权力参与制定与辽国的战事,但是他还是知道这件事的。

所以他双目一闭,不再关注头上的威势。

平静下心情,却是闭上双目,感觉更加敏锐,反而使得心跳加速,不敢拖延,慌忙张开双眼,大声说:“回陛下,大将军所言甚是。”

他觉得自己是大声,但是那声音却比平时小了不少。当然,他平时也没有什么机会奏对就是了。

但是这已经是他豁出去了,是抱着不做开封尹的决心豁出去了。

大殿很静,声音不大,同样可以听得清。这是古代把声学原理融入建筑的至高体现。

陶知节怎么想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把这责任揽过去了。

这大宋的高官们,哪一个不知道当今官家是个喜欢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的主。

特别是现在,即将对辽人用兵的时刻,更是不宜节外生枝。

童贯见开封尹接去了罪过,他自然也就满意了。至于这人会怎么样?他才不关心,谁让他本就是个“太监”,自然不管后面。

只听蔡京出来奏道:“启禀陛下,既然只是贼人所为,这事就交于开封府缉拿也就是了。”

“相国言之有理。”

巧合,还是无意。在大臣们的联手下,这件轰动京师的大案,也就这么抹平了。

一门心思攻打辽国的赵佶,又怎么会让一群山匪转移自己的精力。

童贯看向蔡京,闹不清这事到底是不是出自蔡京之手,不过他也同样记住了这么件事。

为官者没有这样的警惕心,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。

他又看向太子,再想到太子算计宁采臣的手法。不由怀疑是不是他主使的,毕竟他才是开封的主官。

哼!别人不知道你是不是在宫中,本座也不知吗?若是你对付本座,本座对你也不会客气。

这样想着,他低下头,以免有人看到他双目眼神。又想道:似乎要与郑贵妃联起手来,否则我在前领军,宫中出事,实在太被动了些。

(未完待续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