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国同意自运粮草,如此一来,周王朝内各国的牛车、民伕便都是十来万,各城各县都在筹集粮草,声势当真惊人。
自带粮草还如此利落,最根本的原因,便是各国都不约而同的觉得这次攻秦的时机绝佳。
虽然秦国国内并没有什么动荡,但秦国出兵上党,损兵折将不说,没得到一分好处,还惹恼了周王朝最强诸侯国之一的赵国。
更兼韩国被秦武打的实力降至谷底,楚国将韩国收为小弟,然后害怕小弟被秦武这个恶霸和秦国这个恶邻欺负,又有心打击一下隐隐有着最强诸侯国之名的秦国一下,枪打出头鸟就是这个道理。
魏国是长期和秦国竞争作战,积怨已久,又在秦武手上吃了大亏,想要找回场子。在大势之下,加入反秦联盟自然是顺势而为了。
齐国作为东方霸主,看不惯西方霸主,同时过来凑凑热闹,落井下石,去给秦国一下重击,这也非常合理。
这才有了今天的反秦联盟。
一百三十二万九国联军,再加上杂兵,运送兵粮的民伕,合起来人数在两百万到三百万之间。而想要进攻秦国的空间有限,如此一来,这次出兵攻秦便要分出主次顺次。
按照魏无忌、廉颇、赵奢的谋划,此次九国大军应以大伓山虎牢关为大本营四面集结,虽然距函谷关三百余里,但却有利于大军展开推进。
不过等到与各国主将通气时,并没有得到多少赞同,都说阵势过分靠后,不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大战气势。
尤其是魏国大将,b级历史名将新垣衍,与楚国大将项燕最为激烈,坚执主张直接推进到函谷关外扎营,灭秦志气,扬我军威!
“秦国兵微将寡,此时不进,更待何时?汝等畏缩,我赵军便进驻渑池!”
赵国大将司马尚也赳赳高声道。
一片激昂慷慨,信陵君魏无忌与廉颇、赵奢也是无奈,便由着本来就无甚主见的韩国大将暴鸢与魏、赵、楚三国大将在吵吵嚷嚷中分派了驻扎序列。
赵国作为反秦联盟的兴起者,自当身先士卒,三十万大军任前军,驻扎渑池,距函谷关仅有三十余里;楚、韩、魏、卫、郑五国六十二万大军任中军接应,扎在宜阳城外的洛水北岸原野,距前军三十余里。
齐军、鲁军、宋军共四十万,任后军,驻扎洛阳郊野虎牢关的伊阙山口,距前军百里之遥。
这一番分派,从大军态势看,无疑对函谷关形成了三面包围。
赵军正面对敌,楚魏等五国主力展开于东南,恰好严严实实地兜住了秦军从崤山东出的通道。
齐、鲁、宋后军便在正西,实际上便是第二波猛攻与包抄秦军的主力。因为伊阙通往函谷关几乎便是一马平川,又有主力铁骑参战,放马一个冲锋便可直抵函谷关战场。
分派好驻扎地之后,众人又开始商讨由何人先对函谷关发起进攻。
作为反秦联盟的发起者兼主力的赵国,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灭秦主力,但是赵军大将赵奢与廉颇却是另一种想法。
“秦军据守函谷关,地形狭隘,兵力优势利用不起来,因此联军不能轻敌冒进,须得稳扎稳打,以强大而持续的进攻先行耗掉其锐气,而后一鼓围歼!”
联军商议军事的大帐内,一脸稳重坚毅的廉颇对各国的元帅主将道。
“稳扎稳打是不错,但是廉颇将军,联军初成,三军士气可用,人人思战,创立不世功业,但稳下来之后,各国担心损失,好处想着自己上,硬仗等着别人去打,这便是联军作战最怕的裹足不前。而且反秦联盟士卒加民夫总计两百至三百万人,粮草消耗甚巨,不能持久。因此猛攻速战取胜,才是正确之举。”
反秦联军后军主将,孟尝君田文道。
“某田单愿率本部出战。”
一名黑脸捋须胡,面容宽厚,身穿紫金铠甲的将军出列来,单膝跪地,向联军盟主—平原君赵胜请命道。
田单,乃齐国a级历史名将,在齐国被燕将乐毅攻陷七十余城,整个齐国就只剩下两座城池的危难关头,在乐毅的猛攻下坚守即墨城一年,然后积蓄力量,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,一举歼灭了燕军,实现了齐国的复国。
“某田盼(田忌)愿率本部出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