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读书网 > 手上戴个小鱼塘 > 第一百零一章 万里行(上)

第一百零一章 万里行(上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哪怕是晴朗的时候,天空万里无云,也是灰蓝灰蓝的,远没有照片上那么纯净。

将好几百张照片看过一遍,李永和宁小雪就好像经受过一场精神洗礼似的,好一会儿才回味过来。

宁小雪眼神亮晶晶地盯着李永:“李子,我们去西藏旅游吧!”

李永倒也有这个想法,他现在只负责提供鱼苗,平时都没什么事情,在别人眼里,他简直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典型。

旅游虽然也不算什么正事,不过到处去走走,开开眼界,还是挺不错的。

总比整天呆在家里好!这是李永征求宋妮娜意见时,得到的回复。

李永当时就怒了:那咱就不呆在家里,咱去西藏旅游。

本来只是宁小雪随便提了提,没想到提出来以后,看着那些照片,想去西藏旅游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。

终于,经过两天的挣扎和犹豫,李永和宁小雪一致决定:就去西藏旅游了。

如果去西藏旅游的话,就不需要给孙海宁托运鱼苗。

李永打了个电话给孙海宁,告诉他自己打算去西藏,孙海宁显然很意外,还以为他是冲着日喀则的鱼去的,就约定等他到了西藏再联系,又给李永指点了一些入藏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李永和宁小雪的时间都比较宽裕,两人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,所以就不想找旅行社跟团,跟团的话虽然省心,但是行程就不自由,他们就打算全程自助游。

经过孙海宁的指点,又在网上查了查,李永就发现有三种方式入藏,汽车、飞机,或者火车,坐飞机很快,也很舒服,李永和宁小雪首先就将飞机排除在外。

因为坐飞机的话,也就无法感受到距离的远近,可能从申城到李永的老家黄海也要四五个小时,坐飞机到西藏,可能还不需要这么久。

既然是旅游,而且是第一次跑这么远,当然要趁着这个机会,好好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一边。

要是坐飞机的话,那就什么也看不到,什么感觉也没有。

网上看到很多自驾车游西藏的,据说沿途的景色很好,也很刺激,不过李永和宁小雪还都不会开车,只能看着眼馋。

两人就提前定下一个人生目标,等到从西藏回来,就去学开车,然后开着车来个环球旅行。

因为手上戴着水空间,李永觉得开车旅行,也不算什么,实在不行,就躲水空间里过两天好了。

最终,两人就定下坐火车前往西藏的方案。

虽然说现在手里并不缺钱,两人还保持着精打细算的习惯,买了两张硬卧的下铺票,一张七百多块钱,两张就是一千五百块。

列车从申城出发,要经过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,再到西藏拉萨,全程四千多公里,要花四十八个小时,如果一切顺利,没有晚点的话。

提前买好车票,李永和宁小雪就开始准备出行所要携带的物品。

话说宁父、宁母,李爸、李妈听说他们两个人要去拉萨,都担心得不得了,西藏给普通人的印象,就是很神秘的一个地方,那里是高原,还有高原反应;地广人稀、渺无人烟的,就怕他俩在那边给受罪。

李永和宁小雪好说歹说,才算做通了四位老人家的思想工作。

好在青藏铁路修通以后,去西藏旅游这两年也成为比较热门的话题,申城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去那里游玩,在大量事实面前,宁父他们最后还是同意了。

他们就将担心化作行动,反复提醒李永和宁小雪要将可能需要用的东西都带好了,棉袄要带上,高原气候寒冷;方便面也要带一些,到那边吃的未必习惯;还有一些常备的药品,防止高原反应的药物,宁父甚至要去医院的朋友那边搞两只氧气包,好说歹说才没有弄。

林林总总的东西收拾了好几个大包,宁父本来要送的,给李永坚决推辞掉,因为是晚上的车子,甚至不惜打电话给严小凡,以工作上的事情,将宁父给调开,又避开其他人,将大包小包的全都扔到水空间里,提着两只背包,潇洒无比地打了个出租车,直奔火车站。

这时候去西藏的人倒不是很多,不过火车站卖票都是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卖,所以李永他们所在的这个车厢倒都是人。

硬卧车厢都有上中下三个铺位,李永他们买的是下铺,另外上铺的也是一对年轻的男女青年,中铺倒是一个挺成熟、威严的中年男子,还有一个男青年,不过他不到西藏,要在西宁下车。

上铺的那对感觉挺能扯的,李永他们上车以后,就听到他俩一直东拉西扯的,到处向人打听情况。

遇上李永这种去旅游的,就热情地招呼:“我们也是去旅游,大家可以结伴,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要是中铺那种在西藏工作生活的人,他们又凑上去热情地询问西藏的情况。

中铺的中年人叫林东临,是申城援藏干部,这次家里有事临时赶回来,现在过去还要工作两年。

“林哥,你就是当代的孔繁森,了不起!我们要向你学习,”男青年欧阳成说得虽然有些夸张,但是让人听了很舒服。

林东临却只是淡淡笑了笑,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:“那好啊,我代表西藏人民欢迎你们扎根西藏,现在西藏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,像我们年纪大了,有家庭有儿女,都是牵挂,年轻人在那边奋斗两年,对你们的人生绝对有帮助。”

“林哥说得对,我们这次先去考察考察,”欧阳林笑着说道。

这一节车厢,真正要到拉萨下车的人并不多,很多到兰州、西宁的,去西藏的,有几个是和李永、欧阳林他们一样,是去旅游的,还有就是林东临这种,在西藏那边工作生活。

为了建设西藏,申城每年都要组织一批援藏的干部、技术人才和年轻人,就像林东临、孙海宁他们一样。

就像林东临刚才说的那样,他们也有妻子儿女,要坚守在那边,确实不容易。

李永伸手在背包里掏了掏,实际上是从水空间里弄了两只早就摘好的黄瓜,拿出来递了一根给林东临:“林哥,来根黄瓜,绿色无污染的。”

李永顺手也给欧阳林和他的女朋友,还有中铺另外那个年轻人一人一根。

“日喀则倒也没有污染,那里的黄瓜也跟这个差不多,碧绿水嫩,味道还好,就是运不出来!”林东临说着咬了口黄瓜,忍不住赞叹道:“嗯,这个黄瓜味道好,比我们日喀则长出来的黄瓜还有味道。”

李永笑了笑,西藏那地方再没有污染,环境再好,那也比不上水空间啊!

“林哥,你也在日喀则工作?我们这次去,除了旅游,也要去下日喀则,不知道你认不认识水产大学的孙海宁教授,我们就是要去找他,”李永对林东临打心眼里佩服,说话也很客气。

“哦,你们是孙海宁的学生?”林东临嚼着黄瓜,抬头看了李永和宁小雪一眼:“老孙说要在那边搞个项目,你们说的是不是这个事情?”

李永一听,林东临竟然认识孙海宁,看样子还知道不少情况,火车上无聊,也正好随便聊聊。

李永就点了点头,将陶然鱼还有孙海宁的项目挑能说的,大概说了说。

“陶然鱼我知道,上次吃过一次,味道真的没话说,”欧阳林“咯崩咯崩”已经将手上那根黄瓜吃得干干净净。

“原来就是你们研究出来的啊,这个黄瓜也很好吃,是不是也叫陶然黄瓜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