掸国使臣派人返回掸国的第二日,王旭亲自来到司空府见沮授。
刚见面,他就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说:“公与,掸国之事,你认为是否可成?我们该作何准备?”
沮授回道:“回禀陛下,若无意外,掸国王室应该会应允,自上次其使臣来过后,鸿胪寺便调遣人手对其进行全面调查,其境况实在不佳,面临亡国灭种之危,如果不接受,他们最多只能再坚持一年。同时,主公所提的条件虽然让他们王室放弃权利,但却给予了充分的认可。”
“掸国王室不但能持续存在,并且还可以持续享受尊崇的地位和财富,须知在那小国,王室每年的用度能抽出税收的一层就不错了,管理的权利归属朝廷后,掸国王室白白拿走三层,可以说会过得更为舒适。依臣推断,在如今这种局面下,掸国王室不会拒绝,只是会在王室的特权上进行一番讨价还价。”
“恩!”王旭点点头,皱眉思索片刻,问说:“那你觉得朕是否该让步?”
沮授闻言,恭敬一礼。
“恕臣斗胆一言,若是特权事宜,臣以为陛下应该让步!”
≡
“为何?”
“掸国有掸国的文化和风俗,他们如今更习惯在那种环境下生活,可谓民心所向,妄自改革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,必乱不可言,待掸国归入我大楚,交流渐多,更多的百姓才会慢慢厌恶他们的特权,直到有天成为一种大势。那么才能顺理成章。好比现在若废除掸国的奴隶制度。那么等于剥夺他们所认为的尊严和荣耀。会刺激到掸国的百姓!”
“你的意思是,一切循序渐进,因地制宜,任其缓慢影响和发展?”
“正是!”
得到沮授的回答,王旭深吸口气,随之又忧虑地说:“可这样的话,掸国仍旧自成体系,将来我们的都护府如何保证不改初衷。朝廷如何管理和限制历任都护?稍不注意,将来的都护很有可能成为那里新的国王。”
沮授笑笑,从容地摇头说:“陛下不用多虑,只要楚国朝廷不衰,那么自能避免,如果朝廷衰败,那么不管掸国是否有独立体制,仍旧有分裂之危,就好像汉朝那般!”
“如何避免?”王旭继续追问。
“回陛下,掸国的地方管理体系虽然沿用旧制。循序改进,但都护府官员体系却必须以楚国纲领组建。可设立左、右都护,一人掌军,一人掌政,分归内政体系和军队体系管辖,每隔两年分别回京述职,并定期派人巡查。都护府等同于以一个整体取代了掸国国王,其下虽仍沿用旧制,可这都护府却是一个整体在运作,而不是一个人。”
王旭瞬间释然,高兴地说:“如此甚好,今后就有劳你司空府和鸿胪寺多多用心,务必将其细节草拟清楚,都护府的所有官员也必须遵从楚国的政令和律法,不适用掸国的政策和律法。”
“陛下安心,待具体细节措施定下,臣必尽快交至诸葛臣相审核,然后交往尚书台议定!”
“恩!”王旭笑笑,转而说:“公与,现在楚国基本稳定下来,你也不要太过操劳,平日里要多多休息,有些不重要的事,就都交给下属去办吧!”
“多谢陛下关心,臣会尽量妥善安排事务!”
“那就好!”
王旭随之离开了南宫司空府,经过这番交流,他也对掸国的事情有了个底,真正安下心来。
两个多月后,掸国使臣再度求见,并传来掸国王室的回复。不出沮授所料,其迫于危急的形势答应了要求,但对于其王室应该具有的特权还是做了些争取。
王旭在认真看过后,大手一挥,欣然同意。
次日,他便下令镇西将军李严和镇南将军邓芝,命二人分别抽调西军和南军两万人,合共四万在永昌郡集结,以李严为主,邓芝为辅,务必在三个月内进军掸国,并协助掸国抵抗骠人。
命令中,王旭还再三叮嘱,让李严和邓芝务必按要求处理掸国事务,入掸国后也不要先破敌,以守为主,待收拢掸国的权利,建立起都护府掌控整个掸国后,再逐步缩减其军队,收编部分精壮,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那边的王室和贵族设立不同的私兵上限。
只有完成这一切,李严和邓芝才可以伺机出兵,击破骠人。
事实上,李严和邓芝也早就得知此事,虽然没有正式命令下达,但却已经提前做准备,非常清楚他们需要达成的目标。
这场开疆拓土的战争在楚国百姓之中传得沸沸扬扬,民众振奋,对于楚国的强大充满了自豪感和荣誉感,甚至到后来传得有些邪乎,这正是王旭和楚国文武想要达成的效果,一个新建的帝国需要这些来树立起威严和凝聚力。
不过,从本质上来说,这终究是场小规模的军事行动,对楚国的大势影响微乎其微,楚国朝廷此后的朝议中,甚至都毫不提及此事,所有的精力仍然集中在楚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争对魏、吴两国之上。
大半年后,公元二一六年春,李严和邓芝传报襄阳,言已成功完成都护府的设立,完成对掸国的掌控,请旨南征骠人,尽快解决掸国的外部威胁。
王旭准奏,并在郭嘉的建议下,任命向充为掸国左都护,主政!句扶为掸国右都护,主军!同时破格提拔南中各郡才华较为出众的小吏数十人,随他们共同入驻都护府,成为第一任都护府的班底。
此后不久,公元二一六年夏,楚国展开第三次北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