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读书网 > 走进唐朝 > 99.第99章 出行(五)

99.第99章 出行(五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场面有些混乱,李烨扯开嗓子喊道:“大家不要急,如果相信某,愿意跟着某去即墨,保证让大家吃好穿暖”,短短几句话,让饥民产生了希望,饥民看着李烨,心里在做最后的挣扎,中华民族对于自身土地的依恋超出了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,只要有可能,他们就会跋山涉水、千辛万苦的返回自己出生、养育过的土地上,如同回游的鲑鱼,虽然知道前方凶险无比、困难重重依然坚定的踏上回归的旅程。

这些来自十里八乡的饥民,根本就没有考虑会背井离乡,到千里之外的即墨,梦想着等饥荒一过,再次回到原来的土地上耕耘。现在他们祈求的只是一斗米,揪着野菜准备熬过冬天,也许开春以后,情况会有所好转,也许那时官府就会放粮,也许……,太多的也许,太多的希望,最后都会变成失望、绝望。

看见有些犹豫的饥民,李烨并没有什么奇怪,人之常情。但是,李烨并不想白白的喂养这些饥民,就算亿万富翁也会坐吃山空的。看着这些饥民,让李烨即可怜又可恨,接着大声说道:“愿意跟随某的,都站到哪里去,某会想办法让大家离开此地”,李烨用手指着不远处一个亭子。

一些饥民想了想,往走亭子方向走去,还有一些饥民仍然在犹豫,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。亭子外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,他们留在此地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,李烨在人群中寻找出来几名年纪不大有家人的饥民,对他们说道:“既然,你们愿意跟随某去即墨,就要投身李家,是否愿意”,李烨那是想买奴隶,是不放心这些饥民,一旦有机会,这些饥民又会离开,到时李烨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。

先前提出买自己与妻儿的男子站了出去,表示自己愿意投身李家,须臾,另外一家也站了出来。李烨带着两家人到官衙办理卖身契书,现在两家人就是李烨的家奴了,李烨倒不是有什么蓄奴情结,只是让自己安心罢了。李景带着两家男人去买米救济饥民,李烨则拜访了舞阳县县令,说明自己在城外救济饥民的情况,希望能够得到县令的理解支持。

之所以这样做,一是怕有心人诬告李烨邀买人心,这条罪名在古代可以大罪,田氏取齐的故事流传很久,小斗进,大斗出的齐国田氏家族,通过不断的收买齐国的人心最后撺掇了姜氏的封地齐国。所以,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出现商贾救济平民的事情,其中就怕有人诬告图谋不轨、邀买人心。二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做事情,怎么也要告诉一下这里的主人吧,不光是尊重别人,也是想能够得到县令的支持,花轿子人人抬,官场之中的潜规则。

舞阳县县令对于李烨能出手救济城外的饥民,表示了极大的支持,马上派出衙役进行维持次序。舞阳县县令的表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,县城出现大量的饥民万一出现什么事情,县令逃脱不了一个治下不严的罪名,李烨可是帮了舞阳县县令的大忙,年底政绩跑不了评一个中上等。有了县令的支持,李烨接着给李儇写条陈,述说自己在舞阳县救济饥民的情况,希望朝廷能够同意李烨的请求,将路上的饥民安排到即墨落户,当然李烨没有忘记给田令孜再送去一份礼物,希望田令孜能通融一番。

条陈通过驿站送往长安,李烨在舞阳县客栈焦急等待回音。城外饥民的救助工作在有条不紊中进行,随着救济的开始,周边的饥民都向舞阳县东门围拢过来,饥民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几千人,而且还在增长之中。在思考许久之后,李烨决定先让一部分愿意跟随自己的饥民离开,愿意离开的饥民每人每天保证得到四个窝窝头和两碗稀饭,并且在每隔三十里的驿站旁设置粥场,事情由李景负责管理。

对于那些不愿意跟随李烨离开的饥民,就管不了那么多了,不是李烨没有良心,而是没有这个实力,救急不救穷,李烨不可能养这些人一辈子。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饥民的面前,他们没有珍惜,等待饥民的只有自生自灭了。由于李烨在舞阳大量收购粮食,现在的舞阳县粮价已经疯长,如果不是李烨提前与县令打招呼,估计县令现在能疯掉。为此,李烨不得不到附近州县收购粮食,最远收购点已经到达南阳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