妯娌见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,一个观望,其他人自然也不愿意上去先出头。所以最后也就陈婶子跟王大娘同李氏一起上了山。
等到日头偏了西,几个人才提着满满的柴胡根回来。陈婶子想着自家男人三天两日的赶着牛车去镇上,就留了个心眼想让他先去长春堂卖一回先看看价格。而王大娘早就从自家男人那里知道,这新鲜的柴胡并不值钱,一两两文钱已经不低了。所以当下就借了称,点好了分量跟玉娘跟前换了现钱。
一次七文钱,在农家可算不得少了。就算出去当小工,也就一个月一百五十来文,一天五文罢了。
等晚上时候,李氏还念着又少了的七文钱而心疼了半天。虎子今儿带了三妮在村里疯玩了大半天,瞧着吃了萝卜跟肉渣包的饺子都有些犯困了。
虎子年纪不小了,可因为家里屋子不够,只能跟着李氏睡。这会儿崔玉哄了三妮睡觉,才又到了李氏的屋子。
“娘,你可不敢心疼那几文钱,王大娘到底是相信咱们才把药材卖过来。要是您总惦记着,只怕会惹了人不高兴。”崔玉其实心里是有计较的,可是她也知道,就算自个说出来,只怕见不到收成李氏也不会相信。所以只能换个法子劝说。
李氏心里也是明白的,要是自个再纠结下去,为难的只会是玉娘。最后只能叹口气,笑着应下了。不说别的,要实打实的论起陈家跟王家对自家的恩情,也不是几文钱能说的清的。
她抬头看了一眼自家闺女,自打上次发热以后,闺女一天比一天懂事儿。人情来往上,甚至比她这当娘的都要强了。相比于过去的木讷寡言让人心疼,现在的她可真是让人喜欢到了心坎上。
瞧着俩小的,现在一睁眼都会先找大姐呢。
一时想到闺女开朗通透了心里欢喜,一会儿又因为想到初六赵家那边会有人来提亲而有些失落。李氏这神情也是几经变化,最后叹口气让闺女自个去休息。
崔玉并没有多想,只以为她是舍不得铜钱。不过等以后她挣了更多,李氏一定会回过味来的。当下也不再解释劝说了。
第二日,果然王大娘跟王家那四个媳妇都拿着小锄跟篮子上了山。而陈婶子也跟着自家男人陈二狗的牛车去了镇上。
李氏知道自家闺女要把昨儿的柴胡晒上,所以也就没再出去,而是在家里帮着摘洗干净。倒是虎子人小鬼大的带着三妮在外头玩耍,时不时还要看一眼自家门前,防着有人进去偷学。
他以前就是孩子王,现在又被自家大姐教了许多新游戏,所以村里的孩子当然乐意跟着他跑了。哪怕是离了正村,跑到挨着前山的地方,那些皮孩子也是愿意的。
几个小姑娘也为着三妮,一块玩。说是游戏,其实就是崔玉用来锻炼三妮反应能力的抓石子儿。
真当崔玉跟李氏把药材在北墙边背风的地方摆放好时,就听见有人在敞着的门前吆喝了。这个声音崔玉并不熟悉,可也知道是外村常到来陈河沟村串亲戚的花婶子。
这人是个善谈的,见着谁也能拉上关系。又因为穿着体面,听说儿子在县里有营生,而被人高看一眼。
可崔玉却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见面不多,甚至没有什么印象的人,大抵是因为她曾劝说李氏把三妮卖了的缘故吧。
“娘,一会儿她说什么,您可千万别应下。咱家日子只会越过越好,卖儿送女的伤天理,您可不敢糊涂啊。”李氏临迎上去的时候,崔玉赶紧在她边上嘟囔了几句。最后因为不放心,她干脆也找送水的机会凑到了俩人跟前,坐在炕边上听着俩人说闲话。
果然花婶子刚夸了崔玉没两句,就话锋一转再次提起了三妮的事儿。这次说的倒是好听,说县里有户好人家,开着个馒头坊。家里就个三儿子,没个闺女。这些年,人家两口子怎么盼也没盼上闺女,一来二去的就愈发稀罕要个闺女。
话里话外,说的可都是为三妮好,什么日后必定能想员外家的小姐一样过活,顿顿都能吃白米饭就肉,日后还能找个好婆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