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和几为大人这就进宫面圣,把这个号消息上报圣上。”文清也是喜不自胜,招呼这和他一起负责编撰的七位大臣就往皇城赶去。
“李大人,在这之后有怎么打算啊?”李文耳边传来熟悉的原修正院正院季祥的声音。
李文看过去,只见季祥领着几个人,李文大多都认识,有一两个李文并不知道是谁,“看情况还会留在长安院,你们呢?”
“我们都打算着离开了,长安大典编撰完成了。我们也完成了各自的任务,趁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离开了。”他们都想在大典完成之时趁着皇帝欢喜离开了长安院,也许还会六在京城,也许会是到各地上任。李文对官职没有多大的追求,长安院在修成了长安大典后就几乎会在置闲状态了。说好听点时工作轻松,难听的就是被丢弃在一边无人理会。见到李文还要留在长安院他们都觉得很可惜,毕竟李文的才能呆在长安院是浪费了。李文听他们这么认为也只是微笑而过,对他的心又不在这上面。在他看来这样最好,有大把的时间给自己来挥霍。
这一ri果然是龙颜大乐,在看了文清等人上呈的一本大典之后,正和皇帝赞叹不已。在听说长安大典一共有23102册时,正和皇帝也对这部规模宏大的书籍感到心惊。李文不知道当时正和皇帝是怎么表情,只知道封赏绝对不会笑。像李文这样,就领到了百两黄金的赏赐。光银两的封赏李文大概的计算了一下朝廷应该就花费了过五百万两。正和皇帝还大摆了庆功宴,这些参与了编撰工作的官员都有幸参加和朝廷的重臣们同台。在宴会上正和皇帝还提到了李文这个大半年前的状元郎,李文也还不是淹没的众人中无人知晓。
在庆功宴后,好多的官员都请辞了,工匠们也都被遣散回去了。原本人气大盛的长安院此时就只剩下了小猫三两只。韩太师你问过李文又怎么打算,可是李文还是留在了长安院。每天,李文几乎都不用到长安院了,虽然还在长安院领职,但可是说是赋闲在家了。
“大人,长安大典都修完了,你怎么还留在长安院啊?凭你的才能,一定能做个大官的。”来伯对李文的留下很不解,在他看来,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大官,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。
“来伯,我现在这个样子不是很好吗?有着大把的时间,而且领着俸禄都不用做怎么事情。”说着李文自己就笑了起来,现在李文又大把的时间呆在家中,整理着这段时间的所得。有空的时候教教自己的小书童,过得很是悠闲。
时间已经在大典完成后过了一个多月,李文这一ri看着一边念书的卢旺家。心血来chao的想到了自己的家乡。李文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了,独身一人的李文因为小时候的艰苦迫使着自己不去想。现在看到面前的小孩,他想到了自己的家,小孩时候生活算美好的家。那个时候,李文家里不算富裕,但是他觉得很开心,因为自己的父母都还在。现在虽然过着算是富裕的生活,但是亲人却都不在身边了。记忆中,自己的家乡在临海的渤州。小时李文便就很聪慧,虽然很小就背井离乡了,但他还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的所在。在想想小时候由于瘟疫而死的家人,李文不禁落下泪来,当年会了防止瘟疫扩散,当地的官员可是采取了焚烧处理的。自己亲人骨灰还在那边,分不出你们是谁的。也是因为小时候那些官员没有人情的处理,李文对当官的都不怎么感冒,就连要自己当官的兴趣都是缺缺。
现在自己算是功成名就了,高中状元,朝廷的三品文官。如果李文一直在自己的家乡,那就是天的存在,现在这些他都有了。李文突然想回去看看,虽然亲人都已经去世,但那毕竟还是自己的家乡。想到了就行动起来,李文对一边的卢旺家说道:“旺家,我先出去一趟,你自己在家里看书吧。”说完便出门去了,他要去找还领着长安院的文清去请辞。他都不知道自己会走多久,名义上自己都还是长安院的官员。
李文向文清请辞回乡,文清想也不想就同意了。现在的长安院没怎么事,李文呆不呆在京城都无所谓。他还有提醒到“韩太师是你的上辈,你要离京了要去跟他说一声。”
不用文清提醒李文也会这么做,韩太师一直在暗中帮他,他当然不会不知道。还有自己的那些师兄们,李文在京城也没多少朋友。要道别的就只有同是平生书院出来的师兄弟们,上清观的青阳道人,接着就只剩下韩太师了。李文一一拜访了他们,对于李文回乡他们也是很理解,都祝福了他。在上清观时青阳道人在最后叹息的说了一句:“此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。”
虽然不能修无上大道,但是面相、推算,这些东西都流传了下来。李文也不知道青阳道人知道了些怎么。
和所有人道别了之后,李文就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之路。李文并不到老伯和书童,毕竟他们一个老,一个小,这路途遥远,李文就没有带上他们。
“远安,再见。”一人一骑走大道上,身后远远的是远安城雄伟的城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