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读书网 > 1845 > 10 白鹿洞

10 白鹿洞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更新时间:202-04-2

2月2日

九江后屏山下,一个青年儒生沿着贯道溪匆匆而上,直入一座石门,门上的横匾大书“白鹿洞书院”五个大字。

庐山五老峰南约20里处的后屏山南麓,坐落着著名的白鹿洞书院。西有左翼山,南有卓尔山,三山环台,贯道溪中流而过,无市井之喧,有泉石之胜。五代南唐升元年间,在此建立了“庐山国学”;宋初扩建为书院,并正式定名为“白鹿洞书院”。

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,与岳麓、雎阳、石鼓并称“天下四大书院”。北宋末年,书院毁于兵火,南宋淳熙六年(公元79年),朱熹出任南康太守,重建院内的建筑,延请名师,充实图书,亲临讲学,并奏请赐额及御书,于是书院的名声大振,宋明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、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。但却清代以来,此处却逐渐败落。

曾国藩与江忠源议定创立理学书院,高扬名教大旗之后,自然不会忽略“白鹿洞”这个儒学胜地。尽管钱粮紧张,江西巡抚陈启迈又颇有芥蒂,但曾国藩还是找到江西的豪绅大族募集银两,重修白鹿洞书院。

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,占地面积近000亩,建筑面积00平方米。有棂星门、伴池、礼圣门、礼圣殿、朱子祠、白鹿洞、御书阁等主要建筑。在礼圣殿的石墙上,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。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。

这来的青年儒生直入与礼圣殿并立的御书楼,此楼为嘉庆年间所建,现在却是曾国藩长居所在。

“大哥,南昌的陈巡抚又派人来了。三哥守在九江,有点招架不住。”这来的儒生,正是曾国藩的四弟曾贞干。

曾国藩坐在书桌后面,如同老僧入定,过了半晌,才听见他定定的声音:“有什么招架不住的,几个小小的知府,朝廷是管不过来啦。”

原来,自从九江被太平军攻破以后,九江知府、南康知府,都没有继任的。曾国藩在九江落下脚跟,就用自己湖广总督的印信,任命曾国华的辅国营驻屯九江,曾贞干的保国营驻屯南康。彭玉麟的特务龙舟团驻屯湖口,实际上将整个九南道变成了曾家的私家地盘。

陈启迈接任江西巡抚,便屡屡向朝廷上书,请朝廷委任自己的同党为南康、九江知府。而京师神机军清君侧以后,自顾不暇,同光改制千头万绪,也不想在区区几个知府的问题上纠缠。现在毕竟共和与太平天国才是大敌。

陈启迈见朝廷没有回音,便不断从南昌派出官吏,催索九南道的税收,曾国藩的回答是:哭穷。反正九江新历战火,收不上税来是理所当然的。

“历年防剿,需用浩繁,使司库正杂各顶早已挪掘一空,各属应征钱粮,或因兵燹之后,疮痍未复,或因道路梗塞,完解不前。”

于是九江和南昌之间的笔墨官司,就这样慢慢打了下来。

但曾国藩并非真的收不上税,江西是鱼米之乡,在清代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,号“江南腹里”。属朝廷征调漕粮省份,有漕粮征发任务的州县共计2个,每年交纳漕粮共计5万余石。

江西原额征地丁银9万两,外加耗米银5钱,计455万两,合计65万余两;漕米正耗合计5万余石,每石折征银6两,合计0余万两,地漕两项共计为265万余两。九南道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。

曾国藩将九南道的这些税款全部截流,同时在实行“整理田赋”,减少收税的中间环节,以降低火耗。改善过去田赋征收中出现的浮收勒折,以缓和同农民的矛盾,达到“寓减于增”的效果。规定在南康“以助军为名,定丁粮银两加四钱,减于前三钱;漕折石银三两,减于前四两;南折石一两,减于前二两。凡减浮收银四万余两,实增于正纳三万余两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