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玉山这些天一直火气很大,一会儿骂老天不开眼,一会儿又骂儿子不争气,骂老伴惯坏了这些兔崽子。他叫嘉荣两口子把城里的老二,还有混混儿老四都找回来,全都挑水浇地去。家里的地他要顾,老丈人家的地他也得管,实在是焦头烂额了。
毕竟奔五十的人了,岁数不饶人。每天挑几十趟水下来,人都累得散了架,睡觉翻身都要老伴儿帮忙。这ri子口,谁都急红了眼救自家的庄稼,找个短工都难。
这时候杨氏根本劝不了他,倒是嘉荣媳妇说话,他碍着礼节还能听一句半句。
“爸,大老远的,还是别叫老二从城里跑回来吧。他生意忙,自己刚做了二掌柜,正在紧要处,要学的生意经多了。”
老朱不说话,只管吧嗒吧嗒抽烟。心想儿媳妇说的也对。
“我把老四找回来,咱爷儿几个,能救多少算多少吧。这老天让咱吃半饱,再怎么挣命,也挣不回六成来。让嘉荣再想想,村里还有能帮忙的人手不。”
“上哪儿找人手去,闲人都被那老李家老张家抢去了。人家财大气粗,开得工钱也高。爸,您也别着急上火了,咱尽力而为就是了。”
无奈的老朱,只能默认了儿子媳妇的话。
嘉贵倒也懂事,知道这次老爹是真急了,不但自个乖乖回家挑水,还拉上犟牛帮忙。因为他家那两亩上坡地,离水源有二、三里远。真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,想浇都够不着。
不用说,今年这个麦秋算是指望不上了。好的地块收个三、四成,很多上坡地是颗粒无收。沮丧的庄稼人,把所有希望都压在晚茬庄稼上。全家老少这一冬的嚼谷,就全指望这一季子了。
好在麦秋刚过没两天,天终于yin了下来,傍晚时分,随着几声闷雷滚过,起风了,伴随着一阵紧似一阵的风声,豆大的雨点开始落下。渴望已久的喜雨啊,把个庄户人乐得,很多人撂下饭碗,直接窜到门外,站在雨里又蹦又叫地撒欢儿。
今夜,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。这一夜大家睡得那叫一个香甜,似乎连一声狗叫都听不到。只有屋外的雨声,哗啦啦地响了一宿。
第二天,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。急xing子的人等不及雨停,披着蓑衣,冒雨去地里查看墒情,准备播种晚庄稼。
久违的喜雨接连下了两天。第三天,太阳出来的似乎格外早,家家户户荷锄挑担,都忙着赶早下地秋播。
湿漉漉的空气里,弥漫着花草的清香。喝饱了雨水的田地,一夜之间,各种野草野菜的都争先恐后地钻出了地面。放眼看去到处郁郁葱葱,绿油油的一片,充满了勃勃生机。
田里劳作的人们犁地的,翻土的,撒肥的,播种的,到处是赶牲口的吆喝声,到处是忙碌的身影。
有希望的ri子,总是让人觉得有奔头,过得也格外的快,转眼快两个月过去了。可能是上苍动了悲悯之心,这段ri子可谓风调雨顺。庄稼像被线提着,窜得飞快。玉米高粱转眼已经半人高。
朱嘉贵白天实在闲腻了,也会下地去干点农活,反正干多干少也没人理他,用他爹的话说就别把他当个人算,也就不堵心了。一早一晚他还是坚持练拳脚功夫。
这天,他给犟牛家的地除草,哥俩忙了一阵,坐在路边树荫下歇息。
犟牛羞答答地像个大姑娘一样,红着脸跟嘉贵说:“我nai托人给我提了一门亲。”
“哎呦,真快啊,你小子也该成亲了。谁家的姑娘?唉,nainai还是偏心啊,怎不张罗给我说呢?我比你还大呢。”说着抓住犟牛肉乎乎的手腕,两人上边斗嘴,下边较劲掰腕子。
“给你说,你肯定看不上人家。”
“咋了,这姑娘是麻是瘸还是缺心眼儿啊?”
“瞧你把人贬的,跟那猪不吃狗不啃的似的,人家没那么寒碜。听崔金花说,就是长得个儿矮,也就到我前胸这地方。”
嘉贵比量了一下,到他前胸是多高。
“也还行,站一块儿跟你闺女似的。崔金花保媒收得东西可不少啊”
“去你的吧,你这当大伯子的太没溜儿,哪有这么说弟媳的。”
“瞧瞧,这刚提亲,八字还没一撇呢,就开始护着了。看来这老话说的一点没错,爹亲娘亲,也没有两口子亲。我这兄弟得靠边儿站了。”